1. 案主说,她的心脏和左边身体有问题,脾脏也大,要解决这个问题。
    我上场,胸闷气短,身体向左倾。
    我说要寻找一个火红的年代,呈现曾经到过鸭绿江边,1952年开始,至1954年。
    后来,进入大炼钢铁年代,他那时是生产队大队长,但就是炼不出钢来,说不出口,英雄气短,一直感觉好没面子,脸上麻麻的。案主说,自己也有那个症状,气短,脸上麻麻的。
    原来是代表了案主的爷爷,曾经为了响应毛主席号召,大炼钢铁,但就是炼不出钢来,好没有面子。
    要案主说,这不是你的错,这是时代的错。我看到你了,谢谢你一直陪伴着我。我会记住那个火红的年代,在那个火红的年代,你就是英雄,我会永远记住你的。
    后来,进去三面红旗时代,要高举毛主席的三面红旗,我就是不愿说,就是不说,因为,在大炼钢铁的时代,搞得好没面子,后来感觉被愚弄了。所以面对三面红旗,自己就一直不愿说高举毛主席的伟大旗帜。但又比死还难受。憋住了。
    然后,左后胸就被钉了三面红旗,旗杆从左后背嵌到身体里,直刺到前胸。
    案主说,她的爸爸后来得了左肺部疾病,胃溃疡,手术开刀。灵排呈现原来是旗杆钉在身体里的缘故。
    让案主说,你有什么苦,就说出来。
    但我就是不愿说,说这不要成为你的负担。
    案主说:这不是你的错,不是你的错,是时代的错。
    你说出来了就好。
    案主说,对不起,我知道得太迟了,对不起,我知道得太迟了。这不是你的错,是时代的错。,我知道了。
    接着我说,政治运动让我家妻离子散。
    更可恨的,祖坟也被挖了。
    这不应该成为你的负担。
    随着案主接纳前辈后,前辈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自己、丈夫、孩子,均出现了完整的四代人团聚了。
    前辈说,没有告诉小孩,案主说告诉小孩没有用。
    前辈说,实际上,我们在大陆也很惨的。
    现场几个有类似经历的人,上去陪伴案主。
    案主大哭不止,我也是飘洋过海过来的。
    案主说,我没有忘记你。
    指着后背部说,如果没有那个年代就好了,无论发生什么事情,改变不了历史。
    案主说,无论发生什么事情,你都是我的前辈,没有你,就没有我。
    案主对自己的小孩的代表说:这是你的前辈,你的根在中国。得到这样的确认后,前辈就离开了案主,这时,案主就感觉全身非常轻松。胸闷问题解决了。
    然后,那个前辈,一直感觉左后背,有一个螺丝,旋住了那个小旗杆,让案主帮助前辈,把那个螺丝旋开,并且把旗杆从身体里拔出来。
    案主说,我已经记住那个时代了,我已经记住那个年代了。
    花了很长时间,才把螺旋旋开,并且从前面向后拍,终于,把旗杆拍出来了。
    然后,把后面的伤口,用绳子扎紧,不要漏气。
    案主感觉全身舒服了。
    胸部憋住的感觉消失了。
    事后,现在几个也有类似问题的,身体上的不舒服也消失了。

  2. 大炼钢铁:1958年8月17日,中共中央在北戴河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全党全民为生产1070万吨钢而奋斗》的决议,从此掀起轰轰烈烈的全民大炼钢铁运动。1957年11月,毛泽东曾提出要在15年左右时间在钢铁等主要工业品的产量方面赶上和超过英国的口号。在“以钢为纲,全面跃进”的口号下,钢铁生产指标越提越高。北戴河会议正式决定并公开宣布1958年钢产量为1070万吨 ,比1957年翻一番,号召全党全民为此奋斗,开展空前规模的大炼钢铁运动。

  3. 大炼钢铁:
    基本简介
    1958年8月17日,中共中央在北戴河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全党全民为生产1070万吨钢而奋斗》的决议,从此掀起轰轰烈烈的全民大炼钢铁运动。1957年11月,毛泽东曾提出要在15年左右时间在钢铁等主要工业品的产量方面赶上和超过英国的口号。在“ 以钢为纲,全面跃进”的口号下,钢铁生产指标越提越高。北戴河会议正式决定并公开宣布1958年钢产量为1070万吨 ,比1957年翻一番,号召全党全民为此奋斗,开展空前规模的大炼钢铁运动。
    主要做法
    1、各部门、各地方都要把钢铁生产和建设放在首位,为“钢元帅升帐”让路;
    2、各级党委第一书记挂帅,大搞群众运动,大搞土法炼钢;
    3、对原有企业的生产能力不断追加投资,致使基本建设规模迅速膨胀,战线越拉越长;
    4、商业银行全力支持工业大跃进,以致拆东墙补西墙,打乱了正常的资金流通。
    经突击蛮干,1958年12月19日宣布,提前12天完成钢产量翻番任务,钢产量为1108万吨,生铁产量为1369万吨。实际上合格的钢只有800万吨,所炼300多万吨土钢、416万吨土铁根本不能用。估计炼钢铁在全国约损失200亿元。
    形成影响
    全民大炼钢铁运动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极大浪费,严重削弱了农业,冲击了轻工业和其他事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严重影响了人民生活,挫伤了群众的积极性,形成了影响人民生产的“浮夸风”。
    1958年,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了片面追求高速度的冒进倾向,大跃进运动在全国各地逐步展开。
    工业方面的大跃进以全民“大炼钢铁”运动为中心。
    在农业方面,提出了不切实际的粮食生产计划指标,农村中开始大办人民公社。

  4. “三面红旗”:一九五八年中共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在一九六○年五月以前曾被称作“三个法宝”,五月以后又称为“三面红旗”。历史的检验已经证明,“三面红旗”是“左”的指导思想的体现,不是引导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走向胜利的旗帜和法宝。在总路线指导下发动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不但给我国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严重困难,而且还损害了党的建设。对“三面红旗”的产生、发展及其基本思想进行再认识,吸取历史教训,是有现实意义的。

  5. “三面红旗”是怎样形成的?
    这里说的“三面红旗”,是指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高举“三面红旗”的时代已过去50年了。回过头来看,“三面红旗”的提出与实施,都反映出一个盲目冒进的问题:总路线是在经济建设总的指导思想上的盲目冒进;大跃进是表现在生产力发展方面的盲目冒进;人民公社则是反映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变革方面的盲目冒进。 
    总路线的全称是“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据史料记载,最早出现的是“多快好省”。1955年12月6日,毛泽东在关于反右倾反保守的讲话中说,中国农民比英美工人还好,因此可以更多、更快、更好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稍后,毛泽东采纳李富春的建议,在多、快、好三个字后边加上了一个“省”字。12月14日,全国农具工作会议首次传达了中央“又多、又快、又好、又省”的建设方针。 
    1958年,《人民日报》在《乘风破浪》的新年社论里说,不仅要“又多又快又好又省地进行各项建设工作”,而且“必须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充分发挥革命的积极性创造性”。社论发表后,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1月上旬,毛泽东在同历史学家周谷城谈起《人民日报》新年祝辞时,周谷城对毛泽东说,这篇社论的中心就是八个字,“鼓足干劲,力争上游”。毛泽东听后十分高兴,赞成周谷城归纳得好。1958年3月中央召开了成都会议。会上,毛泽东再一次提到“鼓足干劲,力争上游”时发出不少感慨,并与“多快好省”连在一起,称之为“总路线”。至此,一个完整概念的“总路线”形成了。 
    伴随着总路线的实施,“大跃进”运动也随即兴起。1957年11月,毛泽东率中国代表团访问苏联,参加十月革命胜利40周年庆典,随后出席64个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毛泽东在64个党的代表会议上说,15年苏联可以超过美国。我也可以讲,15年后我们可能赶上和超过英国。因为我和波立特、高兰同志谈过两次话,我问过他们国家的情况,他们说,现在英国年产钢2000万吨,再过15年,可能爬到3000万吨。中国呢?再过十五年,可能是4000万吨,岂不超过英国了吗?12月2日,刘少奇在一次会议上向全国公布了毛泽东提出的这一目标。 
    工业“以钢为纲,带动一切”。于是,大江南北,紧急行动起来,为完成跃进计划而努力奋斗。一场全党全民大炼钢铁的运动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开展起来了。 
    这场土法炼钢炼铁的大跃进运动,给国家的人力、物力、财力造成了巨大浪费。不少地方矿产资源遭到严重破坏,森林被砍光,群众做饭的锅鼎被砸烂。可谓大伤元气。 
    在大跃进”的脚步步步进逼的情况下,毛泽东和党中央又萌发了改变农村基层组织结构,实行“人民公社”的念头,使“乌托邦”式的理想在中国变成了现实。 
    陆定一在八大二次会议《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的发言中提到,毛泽东和刘少奇谈到几十年后我国的情景时曾经这样说,那时我国的乡村中将是许多共产主义的公社。每个公社有自己的农业、工业,有大学、中学、小学,有医院,有科学研究机构,有商店和服务行业,有交通事业,有托儿所和公共食堂,有俱乐部,也有维持治安的民警等等。若干乡村公社围绕着城市,又成为更大的共产主义公社。前人的“乌托邦”想法,将被实现,并将超过。这期间,陆定一受令编辑《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共产主义社会》一书。收入书的第一条语录中有两个地方提到共产主义社会的基层组织叫做公社。这本书的编出,对毛泽东最后决定把生产合作社合并起来的大社叫人民公社起了促进作用。毛泽东还一再向全党推荐这本书。 
    于是,1958年初,毛泽东正式提出农业生产合作社要实行小社并大社的主张。全国农村立即开始了筹建人民公社的工作。 
    1958年二三月间,毛泽东和他的秘书、《红旗》杂志总编辑陈伯达谈过一次话,说乡社合一,将来就是共产主义雏形,什么都管,工农商学兵。此后,陈伯达受毛泽东谈话的启发,作了更深层次的思考,撰写了一篇《全新的社会,全新的人》文章,在7月1日《红旗》杂志第3期予以发表。第一次在党中央的刊物上出现了“人民公社”四个醒目的大字。陈伯达的文章,对人民公社体制的普遍实行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http://news.qq.com/a/20090819/0015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