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名字发明者是个日本人,但看了网站的一些文章,对中国政府的一些言行进行讽刺,“让国人蒙羞,让外国人看笑话”,我想你是无权而且是根本没资格说这些话的,请不要在网站上指指点点!你可以销售鼓吹你的产品,但不要做你不该做的事!

另外说的产品,你知道加州有个H2Oil公司吧,知道F2-21这种产品吧,好像也没像你吹的那么玄乎,人家还是联合国推荐使用的产品。

从技术上来说,你的什么核磁共振作用原理并没有说清楚,甚至根本就没说,只不过是起了个这种着头不着尾的名字蒙人罢了。

 
  1. 你看看文章内容有什么问题吗?其他国家的“反垄断法”是要约束每个企业和个人的经济行为,但中国至今还没有这样的一部法律。就如知识产权的保护,要靠美国等的施压,才能改善。美国的指指点点你也去抗议他们了吗?你说美国喊要保护知识产权,是不该做的事吗?联合国的职能是什么?是推荐使用产品吗?既然推荐过产品,总有一个推荐标准吧?你去找一下,联合国的产品推荐标准在哪儿?真是笑掉大牙的事。核磁共振是一门很复杂的学科,作为一个产品我认为没有必要从扫盲开始讲吧,你看看你的电脑说明书内容比油公多还是少?电脑说明书上作用和原理说清楚了吗?

  2. 你拿电脑说事儿就显得太咋呼了吧?无论怎么样,电脑是一件系统而你的“油公”仅是个添加剂而已,复杂程度远远不能和电脑相比。电脑说明书上是没有说明原理,但你上网随便一查资料就一堆。而“油公”就不是这样了,作为发明人有必要将一种新产品的作用原理向消费者说清楚,摆出一幅技术高深的样子只能说明你说不清楚。轻烃加到汽油中很多加油站在偷偷加,大部分就是直接添加的,对动力会有一些影响。一边骂认证有猫腻一边又摆出一幅“荣誉墙”来暗示消费者,有意思么?只能让人以为你搞的认证也是“猫腻”来的。上次留言的这段内容让人删了,今再补上

  3. 你说”轻烃加到汽油中很多加油站在偷偷加,大部分就是直接添加的,对动力会有一些影响。”——你也谈到了问题实质所在,偷偷加,直接加,对动力有影响了。为什么对动力有影响?就是轻烃和汽油不是相同的东西,燃烧不同步。那么你要要解决的办法就是同步燃烧。另外轻烃是工业副产品,密度等是有差异的,那么使用时也是有区别的,所以我们发表的论文中如下说明“轻烃通过添加油公核磁共振传递剂万分之二,即可适合车用,但轻烃的密度不同,使用方法也有区别:对于密度在0.67—0.68kg/m3以上的轻烃,通过添加油公万分之二后可直接供汽油车使用;对于密度在0.64—0.65kg/m3左右的轻烃,添加油公万分之二后按轻烃30%、汽油70%比例混合使用;对于密度为0.62—0.63kg/m3左右的轻烃,则要在汽油车上另外加装一套由液态轻烃转化成气态轻烃进入发动机作功的转化系统。”。所以,我们没有要求你偷偷加轻烃,而是要求在加轻烃的时候必须添加油公的。

  4. 我们没有说认证有“猫腻”,我们说认证不科学,没有技术的先进性,你再仔细看看原文。另外你找找,我们的哪份认证有问题?把有问题的指出来,共同提高,这样才对消费者负责。另外你说这段内容让人删了,我想没有人删你吧,可能你没有点“确认”,没有传上吧?我们希望你真心留言,删你干说明?真理是越辩越明的,希望你更多参与。

  5. 不说别的了,如果有公开发表的论文或说明核磁共振的文献说明能提供么?
    做过核磁共振的检测,我不知你所指的是否与其一样,但我想这个一个学术名词不该有两种解释的。核磁共振针对的对象是原子,如你所说将特性记忆在原子上,这简直匪夷所思,那就相当于你可以控制原子及原子核了,那莫不如去制造金子好了。你的产品可能有些作用(注意:很多东西加进去都会有作用),可原理决不是什么核磁共振,不过这个词去过医院的人都被忽悠过,你只是在燃油添加剂混乱的市场上,拿出一个大多数人不懂的名词,挤出一条道路来。说小了,这涉及夸大宣传;说严重了,是欺骗,先前有水变油及纳米水的前车之鉴。

  6. 公开发表的论文或说明核磁共振的文献说明多的是,研究核磁共振的,1952年有两个人获得诺贝尔奖,2003年又有两人获得诺贝尔奖。你搞明白了,你也可以得一个奖。我们没有说“将特性记忆在原子上”,你总是看文章时有些偏差,我们记忆的共振信息是量子传递,非原子,原子主要同“化学反应”的研究接近一些,但我们是量子共振信息的传递,是量子,并非控制原子及原子核了,是物理作用,非化学反应。同你说的完全两码事,如果实在不明白,你就对着实物油公来研究,你爱怎么研究、检测均可。至于水变油及纳米水,同我们没有任何关系,油公的成分100%是航空煤油,是“没有共振特性的油”变成“有共振特性的油”,是油变油,而不是水变油,而且同纳米扯不上边。你最好对着实物研究,不要闭门造车。另外医院的核磁共振也被你说成“这个词去过医院的人都被忽悠过”,可能同意你这一观点的人并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