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至12月,我们灵排了89例,2011年春节前,我们灵排了12例,共灵排了101例。参与灵排者及观众均看到了“每个疾病均可以找到明确的原因”,而当事人并没有提供疾病的线索,只说要解决什么问题,于是通过灵排,把疾病的明确的原因找到了,然后化解。佛经上讲“因”和“果”,疾病是“果”,我们通过灵排来找“因”,即“循果追因”,很多案例呈现了佛经上所说的“因果”,一目了然,惊心动魄。灵排无意中证明了“因果报应”和“灵魂转世”。这些佛经上讲的内容,因为无法拿出证明的方法,所以,有时很难使那些不信佛的人信这些。灵排无意中证明了佛经上“因果”、“因果报应”、“灵魂转世”的存在和正确性。这证明灵排与佛学、神学是相通的。现在我特意找一些佛经上对应的内容,互相印证,提高大家的灵商。

 
  1. 《因果规律浅谈》
    因果问题,属于佛教的基础理论,是佛法的核心。不明白因果,就不可能真正懂得佛法。
      因果规律并不是佛陀所规定或制造的,而是客观存在的规律,佛陀只不过把它揭示出来罢了。印光法师说:“如来成正觉,众生堕三途,皆不出因果之外。”可见连诸佛菩萨,尚不能超出因果之外。何况我们凡夫,不管你信与不信都要受因果规律的制约。弄清因果问题,是学佛的一个重要前提。
    因果即我们思想、行为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海涛法语)
    一、 因果规律和它的重要性
    因果,又叫业、因、缘、果、报。业:梵文译音,意为造作、活动。指一切身心活动,包括身、口、意“三业”。包括善业、恶业、无记业(不受果报的)。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业,却有很大的力量。可以说,我们人生是受着业力的支配的。业就是因。因,就是原因,也叫业因。果,是结果。报,是报应,是回报。缘,就是条件,因缘结合,才产生果报。佛经偈语已说得明白“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亡失,消失),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我们凡做一件事,说一句话,甚至起一个念头,都是在种因,在造业。根据所种的善因或恶因,即造得善业或恶业的不同,都会受到不同的恶报。概括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具体地说,有什么样的善,就有什么样的福报;什么样的恶,就有什么样的苦报,这都是有一定的,这是客观的规律,称为因果规律。
    业因果报与生死轮回是密切相关的。我们人生,生了要死,死了要生,生生死死,死死生生,就是由因到果,有果到因,相续不断,形成轮回不停的现象。我们这个人“生从哪里来,死往哪里去”,都是受业力支配的。业力好象是一个种子,信息,它储存在第八识里面。第八识又叫“含藏识”,阿赖耶识,意译藏识,它含藏诸法的种子,好象存储各种信息一样,把一个人前世做的善、恶业带到现世来,又把今生所造的善、恶业带到后世去,由业因到果报,由果报到业因,就这样生灭流转,轮回不息。人生的苦乐,世运的盛衰,都是业力所招感。所以佛说“自作自受,共作共受。”《瑜伽师地论》卷三十八说:“已作不失,未做不得”,意思是“因”未得“果”之前,不会自行消灭;反之,不造作业因,也不会得相应结果。由此可知,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因不虚弃,果无浪得。死了以后往哪里走?这是由业力支配。什么业力?就是善、恶的业力。所以,小善小恶是六道轮回形成的业因,六道轮回是十善十恶应受的果报。
    什么是善?利人是善。利人,其实是人已两利,也可以说,利就是利己。
    什么是恶?害人是恶。害人是人己具害,害人终害己,以害人开始必然以害己告终。
    佛经将善恶分成十种,每种又分为上、中、下三等,叫十善十恶。十恶就是:一、杀生;二、偷盗;三、邪淫(属于身三业);四、妄语;五、两舌;六、恶口;七、绮语(属于口四业);八、贪;九、嗔;十、痴;(属于意三业)。反过来说,便是十善:一、不杀生而放生、护生;二、不偷盗而布施;三、不邪淫而修梵行(清净行);四、不妄语而说诚实语;七、不绮语而说直质(正派、朴实)语;八、不贪而修不净观;九、不嗔而修慈悲观;十、不痴而修因缘观。
    这十善十恶分成三品,就是三个等级。佛经说:“作了上品十善的人,生天道;中品十善的人,生人道;下品十善的人,生阿修罗道(属于天龙八部之一,有福报,有神通;但凶恶好斗)。犯上品十恶的人,堕地狱道;中品十恶的人堕饿鬼道;犯下品十恶的人,堕畜生道”。这是佛陀以慧眼观察六道轮回的现象,亲口开示的,我们绝对要深信不疑。因果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不是佛陀制造出来约束众生,而是佛发现并揭示出来教育我们的。佛菩萨也要受因果规律的制约。虚云大师说,“因果二字,是一切圣凡世间出世间都逃不了的。”因果分为染净两类。诸佛菩萨修因证果,修的清净因,修的菩萨行,发的菩提心,所以证到的是佛菩萨的果位,得到的是清净的果;而我们众生造的是污染因,结的是污染果。”星云大师说:“因果比电脑还准确,因为电脑会发生故障,因果是丝毫没有差错的。” 古人讲:“举头三尺有神明”,神明在哪里?神明就在身边,诸位对这个问题千万不要怀疑。印光大师讲:“不知吾人之心,与天地鬼神,诸佛菩萨之心,息息相通。我心虽起一念,彼则无不了知,故曰,人间私语,天间若雷,暗室亏心,神目如电,周安士曰,人人知因果大治之道也,人人不知因果大乱之道也”。说得妙极了,就是说你暗室干的一切事情,天地都会全部记录下来,哪怕你起心动念,都能准确地记录,大自然的法网中没有一点漏洞。
    二、 因果贯通三世
    《涅磐经》说:“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三世因果,循环不失(不会中断,失误)。”可是,有些人认为:“人生一切都是偶然,没有什么前因后果。”有人看见好人受恶报,恶人受善报,便怀疑因果。有人说:“死了死了,死了便了。”如果一死便了,人生就没有价值;学佛修行,就无意义;而一贯作恶的人,就太便宜了。归根到底都是由于不懂因果贯通三世的道理。佛经说得好: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 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
    这说明我们今生所受的善恶果报,都是自己前世所种的业因,比如今生病苦多,那肯定是过去生中杀业太重,是自种因,自受果。而现前身口意三业时造作的业因,又正是自己未来应受的果报,前因后果,循环不断,也没有丝毫差错,经中又说:“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百千劫”是很遥远的时候,“所作业”是自己所种的远因,远在百千劫前种的业因,并不会自行消失。“因缘会遇时”指现在的因缘成熟,“果报还自受”还得自食其果,我们不能因为看不见过去世和将来世,就否定三世因果的存在,试看普天之下哪一样东西不是由于过去的延续?再说,三世因果并不一定就是前世和来世,也可能是去年、明天。更可能是前一分钟,现在这一分钟,以后那一分钟或者前一刹那,后一刹那。现代科学认为:宇宙中每一件现象有它的原因的。这种论点和三世因果的说法却不谋而合。
      种下业因,必受果报,但有早迟的不同。大体上,有三种情况:
    1.现报:今生做善事,今生享福报;今生做恶事,今生受恶报。
    2.生报:今生作善、作恶,来生享福、受苦。父母积阴德,子孙享福报,也属于这类。
    3.后报:现在作善作恶,到第二,第三世,甚至百千劫后才能受报。
    例如,唐代悟达国师,四川人,年轻时出家。后来,外国人进贡一把沉香木椅,皇帝都不敢用,供养给悟达国师。他便骄傲自满,放松修持,马上就遭到恶报,生了一个人面疮,很痛苦。于是,他去彭县找一个高僧。僧人说:他几百年前在汉朝曾种下一个恶因,现在才受报。原来,他是西汉时代的一个大官,叫袁盎。他的一个同事叫晁错。当时皇帝要削减诸侯的力量,晁错建议,削减诸侯兵权,致使诸侯联合起来围攻中央政府,皇帝吓慌了。袁盎乘机进言,就说不是皇帝的意思,而是晁错的主意,把晁错杀了。晁的冤魂一直想报复。可是,袁死后下一世出家,十世都是高僧,晁无机会报复,直到袁当了国师,坐在沉香木椅而骄傲时,他的修行一退转,护法神便离开了。这样,晁错才找到了报复机会。这时,悟达国师找到了彭县这位高僧,把他的冤业解了才得救。这说明,几百年前种的因,缘法(条件)成熟了,必然受报。
    后两种果报,凡夫虽然看不见,但应知道,有因必有果。从今生所受的,可推知前因;从现在所作的,可以预测后果。必须相信:“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为什么恶人会有善报?这是由于他过去生中培植的善根深厚,前世所修的福报还没享完,今生造恶的恶报还没有成熟。现在善因又先成熟,因此先享福报;如果他今生不作恶事,福报就更好。至于他今生所种的因果,也不会自行消失,因缘成熟时,必受应得的果报。如像富贵人家的子弟,吃喝嫖赌,任意挥霍,没有受饥寒,这是因为家底很厚的原故。不过照这样乱花下去,纵有百万家产,终有一天会倾家荡产的。
    为什么善人会受恶报?这是由于他过去生活中培植的恶根深厚,前世“不善之因”的果报没有尽,而今生所修的善心、善行,还没有成熟。现在恶因又先成熟,所以先受恶报。如果今生不行善,恶报会更严重;另一方面,他今生所种的善因,也没有白种,将来必受相应的福报。
    三、 因果可以转变
    因果既是有一定规律,可以认识的,但又不是刻板的。这和算命、看相的“铁板数”不同,那个是庸俗的“宿命论”,认为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不能改。从佛法因果观来看,我们现在所受的是过去种的因,又必感未来的果。种的因即可以改变,结的果怎么不能改变?因变了,果一定会变。
      “因”要形成“果”,中间须要有“缘”(条件)来会合促发。已造的“因”无法改变,能改变的在“缘”。譬如说我们种瓜种豆,瓜与豆的种子是因,不能把瓜子变成豆,也不能把豆子变成瓜;“因”是定数。我们今天想要瓜还是想要豆,就要在“缘”上加以决定。我们想要豆,把豆的种子种下去,瓜的种子收藏起来,瓜就不会结果。结果需要缘,“缘”包括土壤、肥料、阳光、空气、水分等等,这些缘都具足,它一定会长得很好。若不想要它结果,只要把缘断了,譬如把瓜子放在茶杯里,一百年也不会长成瓜。一般人多因为看不见今生的现报,就否定因果报应的存在。过去虽然造作恶因,这一生中不造恶业,断恶修善,恶的缘就没有了。过去生中总有善因,一个人哪有一生做恶没有善的?找不到!凡夫一生都行善,没有一点恶,这种人也找不到。所以生生世世我们所造的业都是善恶混杂,恶多少是有的,或者是恶做得多,善做得少。恶做的多不怕,只要今生不再做恶,恶缘断了,虽是少善,少善也会开花结果。与其消极看相算命,不如自己积极改命。
    我们的身体是根据果报产生的。自己种的善业、恶业是“因”,父母是“缘”,色身是“果”。我们在六道中投生,是受业力支配的,是来善恶业报的,所以叫“报身”或“果报身”。果报分为正报、依报。一个人的相好丑、寿命长短、命运穷通等,属于正报;社会环境好坏,家庭环境好坏,亲属子女的好坏等,属于依报。正报有福气,依报自然圆满;正报无福气,依报也会恶劣。我们今生所受用的正报和依报,都是过去种的“业因”现世结的“果报”,可见一个人的命运,并非由天神掌握,也不由别人操纵,完全是自种因,自受果。因此,佛法中的“命”、“相”从根本上揭示命相的原理由来,但并不主张看相算命。因为这是舍本逐末,徒劳无意的事。一个人的相和命,算也是这样,不算也是这样。只有从根本上改变现在的“因”,才能转变未来的“果”。
    明代袁了凡,由一位叫孔先生的给他算命,算得很准,他哪一年考上秀才、举人,哪一年当上知县,哪一年该死,等等。后来遇上佛家云谷禅师,给他讲了命运的真相,告之:改变命运,全由心念,必须多做善事。袁了凡方才懂得命运既是有一定的,又是能够改造的。便从此立志造命,员离诸恶,广造众善,每天记“功过格”,以严格检查言行心念;并有诵持经咒,以求感通。从此孔先生算他的完全不灵了。算他能当知县,结果调到中央机构工作;算他能活50多岁,结果活到70多岁;算他没有儿子,结果有两个儿子。他把这些事总结后,写成《了凡四训》(现名《命运的选择》。佛教界高度评价此书,说明了命运是可以转变的。
    四.转变在于心地
    什么叫心地?心地又叫心田,心像田地,能播种善恶的种子,生长善恶的苗子,最后结成善恶的果实。《华严经》偈语:“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转变命运的关键是什么?就是自己的心念,因为“一切唯心造。”心能造业,也能转业,即“转变由心”之理。唐代禅宗六祖惠能大师说:“一切福田。离不开自己的心。能从自己的心田去寻找,是没有得不到感通的。”所以,相随心转,境随心转,命自己立。也说明这个道理。
    《心法念处经》说,“心能造作一切业,由心固有一切果;如是种种诸心行,能生种种诸果报。”古德偈语说:“行藏虚实自家知,祸福因由更问谁;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儒家也认为:“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和“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而教人“自求多福。”这些都说明,善业恶业,唯心所造;福报祸报,惟人自召。归根到底,说明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有一首《心地与命运之歌》,说明命运与心地密切相关,命运由心造,命运也由心转。
    心好命又好  富贵直到老   命好心不好  福变为祸兆
    心好命不好  祸转为福报   心命俱不好  遭殃且贫夭
    心可挽乎命  最要存仁道   命实造于心  吉凶惟人召
    信命不修心  险阳恐虚矫   修心一听命  天地自相保
    近代高僧印光大师,对于此诗,深为赞赏,尝书写赠人,并说:“此诗于心命二义,发挥周到。果能依之行,则命自我作,福自我求,造化之权不归于天地鬼神矣。”当代高僧星云大师,也高度评价此诗,劝人依此修心,忏悔罪障,不造恶业,广种善缘,培植福德,那么我们的命运必定是光明平坦的。
    此诗前八句,把心地与命运的关系,概括为四种不同的情况。后八句,揭示“命由心造”、“境随心转”和“祸福无门,惟人自召”的道理,最后指出对待这个问题的两种态度,两种结果。
    下面分别就心地与命运的四种不同情况,加以说明
    (一)、心好命又好,富贵直到老。这类人,过去生中,善根福德都比较深厚,今生善缘成熟,享受大富大贵。但是,他们深信因果,崇尚道德,廉洁奉公,摒拒骄奢淫逸的腐败生活,同时乐善好施,救济贫穷,广种善因。不仅一生富贵到老,而且子孙昌达,家族兴盛,甚至经历几百年都不衰败。这种事例历史所载很多,如孔子之孔氏家族,如范仲淹是范氏家族。
    (二)、命好心不好,福变为祸兆。这类人,过去生中种植善根福德,今生享受富贵荣华。当其享富贵时,便贪恋五欲,纵情享受,穷奢极欲;同时倚仗权势,损人利己,造种种恶业。所以富贵愈大,恶业愈重。一旦福报耗尽,恶业现前,不仅身败名裂,甚至秧及子孙。老子说:“福兮祸所倚,祸兮福所伏。”说明祸与福本来是互为倚伏,也可以互相转化的。而转变的关键在于一心。心能造业,心能转业。命运虽然很好,如果心地太坏,那么美满的福报,终将变为悲惨的遭遇。古往今来,这类事例很多。下面引述一例为证:
    《历史感应统纪》载,唐代李林甫,官至宰相。当李林甫未显达时,有相士说有三十年太平宰相的洪福。后来不久事败,去责怪相士所说不验。相士笑谓:“相公确有三十年太平宰相的福报,应该责怪自己不知珍惜,坼太甚罢了!公任宰相时,广搜珍宝,纵情声色,一羹千命(常喜吃鸭舌汤),盘菜百金(烧鹅掌将铁皮烧红,放活鹅在上面,让他扑跳惨叫,血液均集中在脚掌上,再砍下来鹅掌作菜肴)。穷极奢侈之能事。相府家人的享用,也胜过富贵人家。早已超过三十年宰相应享之福,后代还须为娼奴偿报。反而责怪我所说不验,又此道理吗?譬如有人将一个月的生活费在一天内挥霍光,剩下的二十九天要受饥寒此乃理所当然,怎么能怨天尤人!”李林甫听后默然无话,汗流不止。
    (三)、心好命不好,祸转为福报。这类人,过去生中造作恶业,今生恶业先成熟,遭受种种恶报。但是,有的人相信三世因果,能够不怨天,不尤人,安分守贫;有的更能忏悔宿业,随缘行善。一旦恶业消除,善缘成熟,否去泰来,必然使贫穷困苦的厄运,转化为美好幸福的佳境。这种故事社会上流传也很多。
    (四)、心命俱不好,遭殃且贫夭。这类人,过去生中多造恶业,未种善因。今生大多愚痴,不信因果;遭遇不好,环境困厄。但是又不知道反思忏悔,总是愿人穷,恨人富,总想采取损人利己、违法犯罪的活动,来谋取财富,来实现自己的美梦,其结果总是事与愿违,往往遭受横祸,或者终身贫困,或者短命身亡。这种事例随处可见。社会上的犯罪分子中,有部分人因为环境贫困,自己好吃懒做,不安分守法,不勤奋谋生,而是采取偷盗、赌博、抢劫等损害别人身命财产安全、破坏社会治安秩序的手段,妄图改变自己的命运,其结果难逃“以害人开始,以害己告终”这一因果规律。
    五.应该怎样对待因果
    目前,社会上一般人都相信命运,有的人时常都在算命、看相求签问卜,把自己的前程、未来的命运,都寄托在这上面,却不反躬自责,修省心地;有的人到处跑寺庙,挂红放炮,烧香拜佛,乞求佛菩萨保佑自己官升三级,腰缠百万,却不想一想自己究竟种的什么业因?是否能够获得这种果报呢?这种人都是舍本逐末,心外求法,不遵循佛陀的教诲,不修省内心,不从自己心田上去下种、耕耘,却向外弛求,想获得福果,获得好的命运,是绝不可能的。
    1. 必须深信因果,才能树立正知正见:因果是佛法的核心,不信因果,不可能真正懂得佛法,更不可能得到佛法的利益。虚云大师说:“因果二字,把佛所说的法概括无余了。”当代高僧定因师在《普门品讲义》一书中说:“世尊说法四十九年,总括一句,不外‘因果报应’四字而已。”修学佛法的人,不深信佛说善恶因果律,那就叫做邪知邪见,就是愚痴。《观无量寿经》把“深信因果”列为修净业的正因。我们只有在深信因果的基础上,才能自觉地止恶行善。这样,即能转变并消除过去的恶业,又能培植现在和未来。
    2. 必须按因果规律办事,不能错因果。佛经说:“菩萨畏因,众生畏果。”菩萨深明因果,知道种恶因,必受恶报。因而从言行上,甚至在起心动念处,严防种错了因,就避免受恶报。而凡夫不畏因果,平时纵贪嗔痴,犯杀盗淫,大胆妄为,什么坏事都敢做。直到恶报现前,才恐惧后悔,已毫无用处。我们学佛的人,应学菩萨修行,一方面净化身心,检点言行,处处止恶防非,不再种恶因;一方面时时为众生设想,多做利人的事,广种善因。这是一条我们应当遵循的利己利人,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都有益的光明大道。要想了生死、出轮回、生净土、成佛道,也必须从这里做起。
    总起来说,因果规律是佛法的核心,不懂因果,就不懂佛法;不信因果规律,就得不到佛法的利益。大家都应认识因果,深信因果,按因果规律办事。现在多种善因,现在将来必定消除业障,增长福报。现在种念佛的因,将来必获往生的果。

  2. 佛学的基本原则只有两个:第一是生命的轮回,第二是因果。真正懂得了轮回,就自然会了解轮回的运行法则就是“因果”。——这在灵排中一览无余,佛学被灵排证明了。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