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07月07日 19:42:45

我想试用一下,我目前用的是97#汽油,不想换标号,难道第一次也要加50ml吗?如何购买?

 
  1. 一般情况下,新车初次使用添加千分之一,老车千分之二,第二次起添加万分之二。以50升的油箱为例,新车初次50毫升,老车100毫升,第二次起10毫升。第一次多加一些的目的是为了快速排积碳。当然,你第一次使用,想少加一些也可以。购买方法,电子邮件上已经回复,望查收!

2006年07月07日 16:04:24

看了斑竹的回复,我很是感慨,中间有许多不"避讳"的字,担心会戳痛某些敏感的部位,以前我只要一抱怨"XX党",我太太就会大惊失色,人前背后反复告戒我要注意要注意.一些网站都遭到屏蔽,我们只想混口饭吃而已.

 
  1. 不怕,只要就事论事,说话实事求是,没有虚假,经得起调查检验,就不怕。我们经营油公10年,没有发财,但为中国的反腐败起了很大作用。原来红头文件强制使用三元催化净化器,油公一到,有比较才有鉴别,消费者马上造反,对3000-4000元的三元催化净化器说“不”,红头文件就成了废纸。不过,近两年我们发现政府部门利益法制化后,即政府以多部门“立法”的形式强制往油里直接添加清净剂,不加清净剂就让加油站关门,这样消费者就没有选择不使用的权利。另外这是利益相关者集体的决定,而且以立法的形式来保护他们的部门利益,很难追究到责任人。这样科学怎么能进步呢?伪劣产品可以强制消费,那么国防领域是否也有这种情况发生?如有,发生战争时,使用伪劣产品的后果会是怎样?所以,为了良知,为了社会的进步,我们一直在揭露腐败。大家也应该可以想象得出,我们受到的打击有多大,不过我们越战越勇……我们的勇气来自于油公产品确切的性能。而我们能发现这样好的产品来自于我们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探索。按照这样的循环,我们确实没有回头路,只有勇往直前……

2006年07月07日 11:37:13

我是油公的老用户了,昨天听说油有人在七月七日纪念日军制造卢沟桥事变防了炸弹在你们公司,我不想失去油公这产品,所以告诉你们提防着

 
  1. 谢谢提醒。不知你是千里眼还是顺风耳?你怎么知道炸弹一事的?我们怎么没有听说?经查询,您的IP是:59.46.46.255,显示是山西省。根据以往的经验,近几年深圳发生过几次抵制日货的游行,主要发生在周末,每次可能发生游行前的周末、或者周末正发生了游行,公安局、派出所、居委会均会电话提醒我们注意安全,有时会派人在附近保护,也曾上门保护,我们是重点保护单位。不过炸弹的事,我们还第一次从你那边听说。

2006年07月07日 08:52:01

但搞不清楚为何还要卖“背巾”,我看了半天,还以为和“油公”有什么关联。不能另外再做个网站?显的更专业?

 
  1. 油公,是以此油公液体作为媒介,把油公燃油添加剂上记忆的共振信息传递给燃油。育儿背巾,以背巾作为媒介,把妈妈的共振信息传递给宝宝,两者均是共振传递。有专门的背巾网站www.beijin.com.cn。

2006年07月07日 08:48:49

看了斑竹的留言,感觉斑竹的专业理论能力十分强,对于我们外行,只要那东东的确实用,效果明显,是应该用用,我们去油站加油,上面发票也表明加有清洁剂,但未说明是什么牌子的。如果真能带来效益,推广一下又何防?也许能有第二职业的机会。

 
  1. 深圳人很务实的,如果产品没有效果,宣传得再好,也不会有人喝彩。往往一个单位,有一个人用了好东西,大家就会互相交流分享,所以一个单位只要有一个人用了油公,感觉到明显效果后,就会整个单位用,甚至搞团购等。关于清净剂的事,2003年起深圳说筛选燃油添加剂产品。我们在得到筛选通告的第一天,就把材料送到环保局,后来得知我们送材料的排名已经近40名,原来产品早就内定好别人的产品了。其中有一条规定,必须在一定范围内使用两年以上的,我们把1997年在《中国环境报》上的广告附上,并且附上1998年很多媒体的报道,1999年胜利油田等的每次数十万元的银行进帐单,环保局居然说我们送的材料不合格,要以用户签的合同为准。合同,可以随时造假,而且签订的合同不一定执行。我们拿了客观的、不可变更的证明材料如报纸、银行对帐单等居然说不合格,我们说,我们的合同非常多,我们提供一些不能造假的客观材料不行吗?原来他们故意给那些关系户留下造假的空间,政府部门概括为一个“黑”字,钱权交易就是这样搞的,我们第一关就没有过关,被告知材料不合格,被淘汰出局了。那些化学添加剂厂家,花了重金请政府部门下发红头文件强制推广,不强制就没有人愿意自愿使用。所以现在各地在强制往燃油中添加化学燃油清净剂,然后涨价每升4-8分钱。这是官商勾结、钱权交易的结果。现在的汽油、柴油中均已经强制添加了清净剂。如果这些强制使用的清净剂真的有效果的话,应该油公关门、倒闭了才对,因为政府没有强制使用油公。但面对已经强制添加过清净剂的汽油、柴油,用户还是自愿添加油公(重复添加了),这只能说明强制添加的清净剂没有什么作用,否则用户不会再重复使用燃油添加剂(油公)。我们的车每次加油时,还得被迫使用政府指定的燃油清净剂(已经强制添加在燃油中了)。等《反垄断法》实施后,我们就起诉相关部门这种强制消费的违法行为。我们的油公是国家环保局在中国第一个受理的燃油添加剂,经过努力,我们战胜了机械净化器,政府部门也知道燃油添加剂确实有用,开始关注添加剂时,强制使用的却是别人的化学添加剂,好处又是别人得了。

2006年07月07日 00:01:42

我原来是制酒的,最近用自烤的酒除水,达到98%的纯度(官方测试),加到汽油内,用在摩托车上,刚开始还可以,后来发现油箱内有水珠沉淀,发动机也不工作了.试问:有能将含有一定水分的酒精与汽油均匀混合的”油公”吗?
再一点:”油公”内含有抗腐蚀剂(因机动车油路有轻度软化现象)?

 
  1. 你说的问题就是乙醇(酒精)吸水的问题,酒精会自动吸收空气中的水分。混合均匀的乙醇汽油,遇水会分层,分层严重时,发动机就不能工作了。因此,推广使用乙醇汽油前一定要先清洗油箱,把原油箱内水分等清洗掉。另外,推广乙醇汽油的城市,乙醇汽油均是在当地现配的,不能保存时间长,主要问题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吸水越来越多,就分层了。水分主要来自空气中。乙醇和汽油是2个不同的燃料,理化性质不同,因此燃烧速度不一样,即燃烧不同步。燃烧不同步,那么就会有爆震产生,且出力小、油耗大。添加油公后传递一个共振信息给燃油,使通过共振作用而同步燃烧,同步燃烧后就解决了爆震问题,且出力大、油耗省。同时由于共振作用,也能促进互溶。从以上的介绍可知,油公可以改善互溶作用,但不能彻底解决遇水分层问题。由于乙醇有很强的溶涨性,如果橡胶、塑料赤裸裸暴露在乙醇中,那么溶涨性很强,但如果乙醇与汽油混合均匀后,不赤裸裸暴露在其中,则溶涨性大大降低。油公能促进乙醇汽油的互溶,因此其溶涨性大大降低。甲醇汽油也类似。

2006年07月06日 20:53:47

你老是说速度快能省油,市内能开快吗?不能开快车就不能省油,还费油,这样的话谁还会用油公?!

 
  1. 速度越快省得越多,速度越慢省得越少,但不会费油,只是省得少一些而已。小车在时速110公里/小时时,能很稳定省油15—35%,但低速时,就没有充分发挥作用,低速时就没有那么高节油率。产品的性能就是这样,为什么我就不能向客户这样正确描述呢?原因如下:汽车设计时,怠速800转,添加油公前怠速为800转,添加油公后,由于燃烧充分,极大部分车怠速由800转自动升为850-900转。汽车设计时最佳经济时速是80公里/小时,添加油公后,由于怠速提高,最佳经济时速变成110公里/小时,以110这样的时速能很稳定省油15-35%。所以要想省更多的油,速度要跑快一些。

2006年07月06日 15:24:28

为什么油公燃油添加剂不符合推广“三元催化”的技术路线?这两者有什么矛盾么?

 
  1. 1999年前后,中国环保产业协会,连同他们自己制作的环保产品认定证书,向国内很多厂家转让了他们的“三元催化”尾气净化器生产技术,向全国发红头文件要求各地必须强制使用三元催化器。油公1997年进入中国市场后,对“三元催化”的推广造成了极大威胁。三元催化器每个3000-4000元,安装后油耗增大、动力减小,安装后如同戴了口罩,当时尾气下降,但积碳不排除出来,发动机工况越来越差,很快尾气比原来还严重,化3000-4000元没有解决问题,但使用油公,只要化数十元钱,就解决了尾气问题,而且动力明显增大,油耗下降,司机当然愿意自觉使用油公,抵制昂贵、无效的三元催化。那些厂家是向中国环保产业协会化了重金的,总不能就此让油公打败吧,于是中国环保产业协会说油公燃油添加剂不符合推广“三元催化”的技术路线,他们的目的要推广三元催化。举例:河北邢台有一家公司(他们的宣传资料上总有环保系统的北京领导的照片),投资了5000万元生产了大量三元催化净化器,卖不出去,后来再追加投资5000万元,还是卖不动。最后跑来我公司买油公,在安装完他们的三元催化净化器后,再悄悄加上油公,让用户感觉到效果,把油公的效果说成是三元催化的效果,把三元催化3000-4000元钱骗到手再说。不过后来那些厂家全军覆没。那个邢台的厂家后来出了“蓝宇”牌核磁共振传递剂,他们的画册上写上同中国环保产业协会、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河北工业大学、深圳市日研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当时他们印刷的画册我们现在还保留着),实际就是100%买了我们油公,挂上那么多招牌,想用数十元的油公产生的效果,把那些3000-4000元的三元催化净化器卖出去,但他们还是回天无术,谁愿意掏这3000-4000元呢?当年我们的油公到处受到政府部门打压,而且居然我们发表论文,排版好了他们也追杀过去也被拿下,付了广告费也不给做广告。不过那么多年过去了,油公至今活得好好的,没有被政府部门搞死。更令人讽刺的,2年前,中国环保产业协会要编一本年鉴,来拉广告,我们狠狠教训了他们一下,他们的三元催化厂家全部倒闭了,连拉广告也没有地方拉了,最后来找我们。这就是所谓的技术路线的来龙去脉。

  2. 北京市民姚远、刘工超由于没有使用北京市环保局指定的三元催化产品,车辆不给年审,后来他们把北京市环保局告上了法庭。这2位也曾是油公的用户。你在网上输入“姚远”、“刘工超”,就可以查到相关报道。这是行政垄断行为。

  3. 可是买清净剂是长久的事,不是花一次钱就搞定的。况且你能说油公可以代替三元么?你是说个别的三元有问题,还是一锤子把所有的三元都打死?

2006年07月06日 15:05:40

看了你的文章很受启发。在“毒性”这一点上我非常同意你的观点,政府是有责任要管的。但是在操作时,可能有一些困难。因为如果要了解清净剂的毒性,不了解配方(化学成分及含量)是不行的。作为商家,你愿意把这个商业机密的信息告诉政府么?

 
  1. 看到后面才知道,原来你们的是物理添加剂,那化学添加剂怎么办呢?

  2. 我们的添加剂全名油公核磁共振传递剂,成分100%航空煤油(飞机用航空煤油),是以煤油作为传递共振的载体,传递共振信息,所以克服了化学添加剂的许多缺点,而且有很多化学添加剂无法实现的功能。

  3. 化学添加剂只好请政府部门下发红头文件强制推广了,不强制就没有人愿意自愿使用。所以现在各地在强制往燃油中添加化学燃油清净剂,然后涨价每升4-8分钱。这是官商勾结、钱权交易的结果。现在的汽油、柴油中均已经强制添加了清净剂。如果这些强制使用的清净剂真的有效果的话,应该油公关门、倒闭了才对,因为政府没有强制使用油公。但面对已经强制添加过清净剂的汽油、柴油,用户还是自愿添加油公(重复添加了),这只能说明强制添加的清净剂没有什么作用,否则用户不会再重复使用燃油添加剂(油公)。我们的车每次加油时,还得被迫使用政府指定的燃油清净剂(已经强制添加在燃油中了)。等《反垄断法》实施后,我们就起诉相关部门这种强制消费的违法行为。

2006年07月06日 14:20:25

请问北京有代理么?价格怎么样?你们的产品现在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大概有多少?

 
  1. 我们的油公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不清楚。我们只知道在深圳零售市场上,燃油添加剂除了油公外,其他一个产品也卖不动。政府强制往油里加的添加剂也不敢搞零售。零售,每卖出去一瓶,就是用户对产品的一次检验。所以那些强制使用的产品,已经直接加到油中了,零售市场上看不到,他们也不敢搞零售,否则就露马脚了。关于价格,电子邮件上已经告知你了,望查收。